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常听 到“肾虚”一词,许多人将其与西医中的肾脏疾病混为一谈。

实际上,中医和西医对“肾”的理解存在本质差异。

在中医理论中,“肾”不仅是一个具体的器官,更是一个涉及多个系统功能的抽象概念。而西医则更侧重于肾脏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。

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探讨中医与西医对“肾”概念的理解及其差异,并分析两者在医疗实践中的应用。

01  西医的“肾”

在西医中,肾是一个具体的器官,位于人体脊柱两侧,是泌尿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肾脏的主要功能包括:

1.  生成尿液,排泄废物和多余水分。肾脏可以将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水分转化为尿液排出体外,从而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。

2.  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。肾脏通过调节尿液中的电解质和酸碱物质的排泄量,保持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平衡,为细胞的正常代谢提供必要的条件。

3.  分泌多种激素,如肾素、促红细胞生成素等,参与多种生理过程。在西医中,肾脏的健康状况可以通过一系列医学检查来评估,如尿常规、肾功能检查等。

当肾脏出现器质性病变时,如肾炎、肾结石、肾功能不全等,患者会出现相应的症状,如水肿、高血压、贫血等。此时,西医会采用药物治疗、手术治疗等方法来干预和治疗肾脏疾病。

注意:如果你想去找西医检查肾功能,挂号的科室应该选择泌尿外科。泌尿外科在公立医院专门研究治疗跟肾有关的疾病。

如果你发现自己勃起不行了,持久力下降了,也是去找泌尿外科。

如果你没有其他症状,医生最多让你检查一下尿常规、肾功能(空腹查血),然后安慰你要放松,压力别太大,多锻炼,多试几次,3分钟后就开始打发你回家。

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?

因为泌尿外科的主要任务是治疗肾炎、肾结石、肾功能不全等器质性病变,单纯的勃起和硬度问题并不属于器质性病变,只属于心理和行为范畴。

医院不管是从创收的角度还是从人力资源合理分配的角度出发,对治疗勃起和持久问题都不会有太大的积极性。

在病人强烈要求开药的时候,医生会开一些处方药。

处方药的好处就是方便,每次做前吃一颗。坏处就是不吃就没效果,吃了副作用比较大。最常见的副作用就是头晕、疼痛、恶心想吐。

这些症状通常会持续几个小时甚至一天,严重影响到了啪啪体验感和生活质量。

02   中医的“肾”

在中医理论中,“肾”是一个更为广泛和抽象的概念。

它不仅包括肾脏本身,还涵盖了生殖系统、内分泌系统等多个方面的功能。

中医认为,“肾”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,主宰着人体的生长发育、生殖遗传以及水液代谢等方面。

1. 肾藏精。中医认为,肾中所藏的精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,它决定了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。

肾精的盛衰直接影响到人体的健康状态,如肾精不足可能导致生长发育迟缓、性功能低下等问题。

2. 肾主水。中医认为,肾具有调节体内水液代谢的功能。当肾功能正常时,体内的水液代谢处于平衡状态;而当肾功能失调时,则可能出现水肿、尿频等症状。

3. 肾主纳气。中医认为,肾与肺相通,具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、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。

当肾功能正常时,人的呼吸均匀而深沉;而当肾功能失调时,则可能出现呼吸急促、气喘等症状。

4. 肾主骨生髓。中医认为,肾与骨骼有密切的联系,肾精可以生髓而养骨。

当肾功能正常时,骨骼得到充足的营养而坚固有力;而当肾功能失调时,则可能出现骨质疏松、骨折等问题。

在中医中,“肾虚”是一个常见的概念。它指的是由于肾精不足或肾气亏损所导致的一系列症状,如腰膝酸软、头晕耳鸣、性功能减退等。

针对这些症状,中医会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,使用中药进行补肾治疗。

03  中西医应相互配合

虽然中医与西医在“肾”概念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,这并不意味着两者在医疗实践中是相互排斥的。

相反,中医与西医在诊断和治疗肾脏疾病时可以相互借鉴和补充。

例如,在西医治疗肾脏疾病时,可以借鉴中医的养生观念和调理方法,如调整饮食、加强锻炼等;而在中医治疗肾虚等疾病时,也可以结合西医的检查结果和治疗方法,以提高治疗效果。

所以,在医疗实践中,我们应充分认识两种医学体系的优势和不足,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理论和方法来诊断和治疗疾病。

同时,我们也应关注肾脏健康的重要性,加强预防和保健工作,维护身体健康。
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本站原创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